close

farm

 

一、關於農地
1.什麼是農地?

首先,農地就是在它的土地謄本上,使用地類別寫著「農牧用地」,另外,以前大家習慣講的「地目」,例如「農、林、田、旱…」,已經於民國106年全面終止,已不具任何效力。

另外,有人講山坡地指的是使用地分區在「山坡地保育區」的土地,而有人講林地、農地、田地,那就是老人家習慣用地目說法,買地時一樣要以「使用地類別」為準。

2.為什麼買農地?
首先,農地的存在意義,就是提供農作物種植的土地,在這樣的基礎前提下,土地面積達2500平方公尺(756.25坪),也就是俗稱的二分半,就有機會申請農舍(民國89年以前已取得的老農地則免面積要求),也就是農地上的房子。

這樣的土地與蓋屋成本,與市區的建地蓋屋的成本來比較,相對便宜非常多,也因此,在過去十年,因申蓋法規過於寬鬆,淪為有錢人改造成豪宅別墅與園藝造景的用途(包含許多政商名流),進而失去了農作的原始意義。

3.誰可以買農地?
民國89年農發條例修改後,只要是中華民國的自然人,皆可自由買賣農地,而農地的轉賣也沒有二年限制,但是仍有一些稅的考量,例如「土地增值稅」、「房地合一稅(別懷疑)」,當然如果有把握請到農證的話,則免繳以上兩大稅;或是104年12月31日前持有的農地,即使賣出後有獲利,也免繳房地合一稅。

4.什麼是農證?
就是「農地農用證明書」,通常是為了「買賣或贈與土地」免繳土地增值稅與房地合一稅,或是「申請農業設施(例如資材室或農舍)」才會需要,地主可至地方鄉鎮市公所申請,會有專員前來會勘,只是買賣或贈與的申請目的,則會勘的重點在於現況有沒有非農用的項目在土地上,也就是有沒有違規。

但如果是申請農業設施,尤其是為了申蓋「農舍」,則現場會勘絕對會非常嚴格,土地上是否有真實完整的農作事實,整體作業流程約2-4週,如果有違規項目的話,要改善之後再重請一次,而申請後的有效期間為6個月,中間若有違規舉發成立,承辦機關有權取消農證資格。

二、農地常見的規劃
5.百坪小農園
一個農牧用地的地號上,以持分的方法規劃出平均100坪一個單位,上面再吊掛擺放著貨櫃屋,宛若左右有鄰的小型社區,輕鬆享受著休閒渡假的田園生活,先以民法第818條及820條中的解釋,簽立「分管契約」來擬定持分的規則,再用「農發條例8-1中的無固定基礎設施」來解釋貨櫃屋,旁邊搭配一座種菜網室,讓人人都直接享有最核心也最簡單的田園生活。

而此產品的規格與價位,完全符合中產階段的心中期望,但隨著審查機關的嚴查,無固定期礎設施已無法合理解釋貨櫃屋的存在,後續衍伸了一連串違規爭議,市面上也幾乎看不到這類開發案。

6.一分地與資材室
「一分地」是民間習慣用語,農業資材室實際需要1000平方公尺(302.5坪)的農牧用地,購買且產權轉移完成後,免持有二年即可申請農業相關設施(戶籍要在當地),最常聽到的是農業資材室,若情況合理可申請車輛迴轉空間與衛生設備,107年已縮小規格,每1000平方公尺只能申請20平方公尺(6坪)的空間。

而實際能請申得到的空間,由承辦機關來審視你所以提出的農用計劃內容,是否真的需要這樣的空間,而且它是不能住人,通常也不允許以高架方式蓋在斜坡上。

7.二分半與農舍
「二分半」是民間習慣用語,農舍實際需要2500平方公尺(756.25坪)的農牧用地,購買且產權轉移完成後,地主必須持有滿二年,且戶籍在當地,就可以開始申請農舍,農舍的建蔽率為農地總面積的10%,山坡地保育區內的農地建蔽率另有受限於坡度計算。

但其實申蓋農舍最關鍵也最困難的是,要取得「農民資格」,也就是105年農舍興建辦法修法後,在第3之1條中,嚴格要求地主在「農保、第三類健保、實際農用產銷事實」,以上三者符合其一即符合農民資格。

8.五分地與休閒農場
「五分地」是民間習慣用語,實際意指「0.5公頃」,即5000平方公尺(1512.5坪)的農牧用地,且須為完整地號,可申蓋住宿的房舍,甚至是近年很熱門的露營區,但需要完整的休閒農場經營計劃,申請完後會定期被審核,若不符合或經營不善,隨時會被取消資格。

9.五甲地與休閒農業區
「五甲地」是民間習慣用語,休閒農業區實際需要「五公頃」,即50000平方公尺(15125坪)的面積,可解讀成休閒農場的升級版,這個規模沒有創業經營一輩子的熱情,就別考慮了吧!

10.山坡地與露營地
「山坡地」是一種民間統稱,通常是標高在一百公尺以上的土地,或是平均坡度達5%以上的地形,其使用地分區通常會被編入「山坡地保育區」,實際上山坡地保育區內,仍會有許多的使用地類別如「農牧用地、林業用地、水利用地、丙種建築用地…等」,而其中坡度從平緩到陡峭,分別為一級到六級,而坡度的測量可找當地的測量機構,測量的結果為「坵塊圖」;此外,山坡地的合法開發,必須申請水土保持,相關費用從數萬至數十萬不等,以及繳納水保回饋金。

「露營地」也是意指的是土地使用的目的,並非真的有這種使用地類別,須參考「露營場管理要點」的規範,管理機關通常為縣市的觀光單位,正常是經營在休閒農場內;有些業者則是避開這塊,直接把農牧用地、林業用地拿來私營成露營區,致使全台的露營地很少有100%合法的,不過相信這一二年內會有更明確的規範制定出來。

11.農建地與老農地
「農建地」是一個民間自訂的用語,通常指的是都計區的農業區中的建地;另外有一些在非都計區的老屋或設施,在區域計劃法訂定之前,就已經存在於農地上,通常就會直接編定為「丙種建築用地」,建蔽率40%,容積率120%。

「老農地」指的是,地主已在民國89年1月28以前就持有的農地,則該塊農地免2500平方公尺,即符合申蓋農舍的面積要求,但建蔽率一樣只有10%。

12.集村農舍
可以把這種規劃,解讀成在大批農地去申請一個農村社區,農舍集中建在同一邊,剩下的區域要集中在一起進行大面積農作,起造人至少為20位農民以上,農地面積要求為一公頃內(10000平方公尺或3025坪),而每戶農舍面積最多為330平方公尺(99.8坪,含道路公設),因大面積開發的關係,通常會需要通過環評,難度更高,而且無法在「都市計劃區、特定農業區、森林區」內申請,當然一樣脫離不了農地農用的必要性。

三、聰明買農地
1.確認初衷

買土地若是為了合法申蓋農舍,則相關條件非常多,購地時,須事先研究並謹慎評估;反之若打算違法搭蓋,則將來必然面對罰款與拆除的風險。

2.確認地界
避免現場看到的範圍,並非最後買到的土地,所以成交時可協議鑑界,若鑑界後超過容許誤差(俗稱公差),則鑑界費用由賣方出,且買方有權重議合約;反之則由買方自己吸收。

3.確認道路
農地須臨合法道路才指得出建築線,同時且道路有三公尺寬以上,工程車輛才能進出,日後才能申蓋農舍。

4.確認坡度
整體坡度達5%以上的地形,通常會被編入「山坡地保育區」,其中平均坡度要在30%以下(三級坡),才能作為建築使用,所以保險起見,盡量不買坡面太陡太多的單位,畢竟可農用範圍也不多。

5.確認排水
多觀察現場的天然山溝水線,以及鄰地是否有排水的動向(可搭排或要找鄰地協調),避免未來無處排放廢水,造成農舍無法申蓋。

6.確認水電
現場或附近是否已有電桿,若無則可至台電詢問請電是否容易,而水源是否有現成自來水,若無則水井是否有水權及水質檢驗。

7.確認環境
確認單位內或是週遭鄰地,是否有嫌惡設施如墓地、電塔、豬舍等,會造成日後交惡的可能性。

8.確認產權
地主三個月內的權狀與謄本,確認使用地分區與類別、面積、是否持分以及土地是否持分與抵押。

9.確認無套繪
可請無套繪證明或合約協議即可,不過其實只要在102年7月1日之後分割出來的農地,通常都是已符合無套繪的條件才分割得出來

10.確認稅費與合約
一般土地增值稅由賣方負責、代書費由買方負責,不過也可以另外協議,而房地合一稅為所得稅,必為賣方自理;合約部份,若擔心現況有違規事項而買方不知情,可於合約上協議,未來有任何可歸屬在點交前已發生的違規事項,概由賣方義務處理負責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選擇 比努力更重要!更多的農地資訊,歡迎加入職人農顧官網:bobchenwho.com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職人農顧BoB 的頭像
    職人農顧BoB

    職人農顧BoB

    職人農顧B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